《持續買進》part 1 x 儲蓄跟適度花錢都很重要

歡迎分享
持續買進 儲蓄 投資 花錢

這本《持續買進》共分成兩大部分,第一大部分在談儲蓄,第二大部分談的是投資。

關於投資理財這件事,看了一些關於投資理財的網站、YouTube、Podcast等,好像大致上分成兩大方向-開源跟節流。有些人會把重點放在儲蓄,有些人則是覺得開源才是累積資產更重要的因素。

強調節流的人主要重點是放在存錢,也就是如何提升儲蓄率存,因此要控管各種開銷,對於消費要區分是「想要」還是「需要」,重點在於「存」下更多的錢。

而對於著重開源的人來說,重點是增加收入,不管是被動收入,還是主動收入,因此增加自己的能力,投資自己是很重要的。

而這本書也是從這兩大面向來談關於如何讓自己的錢變多、資產增加,目前先看了第一大部分「儲蓄」,想先來分享第一部分「儲蓄」。

持續買進x應該要先存錢還是先投資?

《持續買進》作者Nick Maggiulli

「窮人的重點應該放在存錢,富人的重點應該放在投資」

作者在第一章就以如此命題展開了關於儲蓄這件事,不得不說第一眼看到「窮人的重點應該放在存錢,富人的重點應該放在投資」,會有一種誤會,畢竟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,薪水在中位數以下、沒有資產的人就無法投資。

作者有強調窮人跟富人是相對與絕對的概念,例如現在的你與朋友一起外出吃了一餐上千元的餐廳,在此刻絕對值來說並不窮,但相較於未來的自己來看這個時間就是窮人。

因此,在投資之前也要思考是否有餘裕及能力投資,如果每個月常常透支而無法存錢,當然也沒有足夠的錢投資,所以存錢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。

作者覺得剛出社會工作的前10年的財富主要來自於儲蓄,但10年之後的財富變動則是來自於投資,這裡也點出了除了努力存錢,投資是很重要的一環。

持續買進-投資-儲蓄

持續買進x花錢好焦慮?

我自己是一個如果花太多錢就會很焦慮,並且就會很後悔自己為什麼要花這些錢。這也是我一直努力閱讀財經類的書及觀看財經、理財的相關影音等,學習理財的知識,讓自己學習怎樣理財及累積資產。

持續買進-投資儲蓄

針對花錢的焦慮感,本書作者提到兩個方法,一個是2倍法則,另一個是最大化滿足感。

2倍法則是「每當我花大筆錢在某項東西或某件事,我必須也拿相同金額來投資」,我覺得這似乎是我可以嘗試的一個方法,來幫助我減低花錢的焦慮感。

持續買進-投資儲蓄

另一個是最大化滿足感,作者提到:

「你的錢應該被用來當成一種創造理想生活的工具,難處不在於花你的錢,而在於想清楚你的人生究竟想要什麼

因此可以嘗試自問:購買這東西將有益於你的長期滿足感嗎?若「是」就買;「否」就別買。

這讓我想到《跟錢好好相處》這本書也提到「豐足點」這件事,對於消費、花錢這件事還是回歸自己,好好探索自己的什麼會讓自己感到快樂、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等等,唯有探索後做出的消費就不會感到那麼焦慮,而是你可以滿足的感受。

此外,本書作者提到購買體驗帶來的快樂只適用於部分的人(如個性外向的人),我蠻認同作者提出必須探索怎樣的花錢方式是最適合你自己的方式。相反的在《別把錢留到死》的書裡則強調的是體驗,我就覺得不是很認同,畢竟個性百百種,適合的花錢方式真的也不一樣。

重點在於,不要變成只有工作存錢而完全不敢花錢,又或者另一種極端無節制的花錢,平衡一點比較好。

結論

在《持續買進》的第一部分主要談的是關於儲蓄,但最重要的增加資產的方法,還是在於「增加你的收入,投資於生財資產」

此外,在第一部分也談到了如何增加收入的幾個面向、該購屋還是租屋、何時可以退休等問題,我覺得作者能提出較不偏頗的看法,並且會分析這個問題的優點及會遇到的問題,這本書真的很推薦給有理財的煩惱的人。

備註:今天先分享第一部分儲蓄,下次再分享第二部分投資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