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自我疼惜(Self-Compassion)?

歡迎分享
什麼是自我疼惜SELF-COMPASSION

自我疼惜/自我慈悲/自我關愛(Self-Compassion)是教導面對痛苦、苦難時,要如何透過自我疼惜的概念(包含善待自己、人類共同經驗及正念)來面對及接受苦難,由克莉絲汀·娜芙(Kristin Neff)博士所提出,娜芙博士在她就讀研究所的最後一年,開始對佛教感興趣,並且開始練習冥想。在就讀博士後期間,她以佛教心理學的核心概念─自我疼惜(Self-Compassion)進行研究。(註1)

為什麼要疼惜自己?

什麼是自我疼惜SELF-COMPASSION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,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?

是常常看自己的缺點?常常批判自己哪裡做不好?

是不是對待朋友比對待自己還要好?像是當朋友難過時,你會安慰他、鼓勵他、支持他,但你對自己呢?當你傷心難過時,你是批評自己?覺得自己無能為力?怪罪自己?有給自己支持嗎?會安慰自己嗎?

為什麼要自我疼惜(自我慈悲)?

《自我提的51個練習》書中提到關於自我疼惜的誤解,例如自我疼惜適合懦弱的人,堅強的人不會自我疼惜、自我疼惜太自私及自我中心、自我疼惜變得懶惰、自我疼惜就是在脫罪、如果我不再嚴厲地自我批判,我將永遠無法實現我想要的生活等。

然而自我疼惜(自我慈悲)並非完全只看正向的,完全忽略那些負面的事情。

透過自我疼惜讓自己能夠處在一個安全的狀態之下,才能更有餘裕處理問題、解決問題。

而自我疼惜也是提升自己心理資源重要的方法。

自我疼惜的三個重要元素

什麼是自我疼惜SELF-COMPASSION

正念:

面對及接受痛苦是很重要的一步,當我們越抗拒、越想逃避時,問題只會不斷地重演,因此,正念是自我疼惜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

(而在另一本書《力挺自己的12個練習》也有提到類似自我疼惜的概念,在該書中使用「活在當下的」的名詞,同樣闡述面對及接受眼前的痛苦。)

善待自己:

指的是在對別人好的同時,也同樣地對自己好。是鼓勵自己、支持自己及保護自己的,而非批判自己、數落自己。

(《力挺自己的12個練習》書中則是使用「愛」這個名詞)

人類的共同經驗:

這是自我疼惜的核心,體認到每個人都有瑕疵、有進步空間、都會失敗犯錯和遭遇困難。

(《力挺自己的12個練習》使用的是類似「連結」)

自我疼惜的好處與小結

《力挺自己的12個練習》提到自我疼惜是你處理棘手問題的出發點,並且會讓一個人更富有韌性,也更有能力回彈。

娜芙博士也有進行許多的研究發現自我疼惜的好處:減少憂鬱、焦慮、壓力、羞恥感等,同時增加快樂、滿足、自信及健康狀態。

當我們不斷地練習好好的觀照自己及自我疼惜,能夠更了解自己的情緒及自己的需求,壯大我們的內在心理資源,面對人生的困境時,比較不容易困住。未來會在介紹娜芙博士及同事的相關著作《自我疼惜的51個練習》,若有興趣想要進一步了解如何練習自我疼惜的話,也可以先借閱或購買此書唷。

參考資料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